各学院、各部门:
根据《贵州省科技厅关于2024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和《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现推荐《发光试剂Ru与共反应试剂固载模式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界面的影响》项目申报贵州省自然科学奖,予以公示如下:
推荐单位:js4399金沙线
申报类别:贵州省自然科学奖
推荐等级:二、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归国风
主要完成单位:js4399金沙线
项目简介:
电致化学发光是由于电子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它具有高的灵敏性,高的选择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控性等优点。利用电致化学发光技术的优点结合生物分子高的特异性和亲和性,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酶类生物分子的检测。但是常用的电致化学发光试剂金属Ru配合物水溶性强、分子结构无官能团可共价交联而难于固载标记的缺点,因此发光试剂的固载方式和共反应试剂的作用机理对于实现传感器的超灵敏监测,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选择性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设计合成了含羧基的[Ru(phen)2(cpaphen)] (PF6)2配合物,改变了常规发光试剂无官能团难于固载标记的缺点,通过共价键作用将共反应试剂与Ru交联在一个分子内,缩短了发光试剂和共反应试剂间电子转移距离,减少了能量损失,得到发光效率高自增强的发光试剂。采用吸附、共价键和、掺杂或堆积等方法来固载发光试剂和共反应试剂,提高发光试剂的固载量,缩短发光试剂和共反应试剂间的距离。同时采用SEM电镜对合成的纳米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直接修饰和夹心修饰法将制备的发光材料修饰的传感器界面上,用电化学工作站、电致化学发光仪等实验手段,开展“发光试剂Ru与共反应试剂固载模式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界面的影响”的研究工作。
在“发光试剂Ru与共反应试剂固载模式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界面的影响”的研究中,先后发表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5篇。其中:被《SCI》收录5篇,其中5篇代表论文《SCI》数据库共引用123次,他引99篇次,《SCI》单篇最高引用33次。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5篇):
序号
| 论文专著名称
| 刊名/年/卷/页码
| 发表时间
| 检索数据库
|
1
| A novel ECL biosensor for β-lactamase detection: Using RU(II) linked-ampicillin complex asthe recognition element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5/70/221–225
| 2015.3.10
| SCI
|
2
| In Situ Generation of Self-Enhanced Luminophore by β‑Lactamase Catalysis for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Aptasensor
| Anal. Chem./2014/86/5873−5880
| 2014.5.23
| SCI
|
3
| Supersandwich-typ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t aptasensor based on Ru(phen)32+ functionalized hollow gold nanoparticles as signal-amplifying tags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3/ 47/524–529
| 2013.4.6
| SCI
|
4
| A noncovalent Ru(phen)32+@CNTs nanocomposite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solid-state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ignal probe
| RSC Adv./2014/4/1955-1960
| 2013.12.15
| SCI
|
5
| The Ru complex and hollow gold nanoparticles branched-hydrogel as signal probe for construction of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aptasensor
|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6/77/7–12
| 2016.4.6
| SCI
|
公示时间:2024年5月9日至5月16日,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科研处反映。
监督电话:8330424。
js4399金沙线科研处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