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关于2021-2022学年度第2学期期初
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为确保2021-2022学年度第 2学期开学各项教学学工作有序进行,现将期初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报到注册及上课时间
报到注册时间:2月 26日-27日
正式上课时间:2月 28日
二、工作要求
1.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学院要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强化师生疫情防控教育,加强师生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树立起自我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形成自我健康管理习惯,提高健康素养,切实增强防控意识,坚决杜绝松懈心态。
2.做好开学前的安全隐患排查。高度重视开学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室、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做好未报到注册学生跟踪及处理,认真做好教学监督检查,确保教学秩序平稳。
3.做好开学前的各项教学准备。各学院在正式开学前做到环境到位、教室到位、教师到位、学生到位、课表到位、课程到位、大纲到位、教材到位,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原则上所有理论课程必须使用“超星”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实现专业教学全方位、全过程评价。上课情况将作为学校教学检查和学院年终考核的一部分。
4.加强教学基本规范教育。各学院对教师要进一步加强《js4399金沙线教学工作基本规范》《贵州工程应 用技术学院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准则》的宣传学习,让广大教师恪守底线,树牢红线,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教学纪律。
5.加强对因疫情不能按时返校学生的学习指导。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不能按时返校的, 需及时向教务处及相关部门报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按照自学为主辅导为辅的方式进行,各学院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安排任课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进行线上辅导。
6.加强新入职教师教学指导帮扶。对首次任课、任新课 的新入职教师教学准备情况要加强督查指导,落实青年导师制,对首次任课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规范教育和听课指导。
三、主要工作安排
各学院要严格按照 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教学工作日程安排做好各项工作。
2022年春季学期期初教学工作安排日程表
工作任务 |
时间 |
工作内容 |
备注 |
报到注册 及开学准 备工作 |
2 月 25 日 (预备周星期五)前 |
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计划核对本学期课程安排,对有错、漏、重的情况及时与教务科联系调整,确保正常上课。 |
2 月 25 日下午 5:00 后任何单位不得调整课表,若有调整需经教务处审核同意。 |
2 月 26 日 (预备周星期六)前 |
1. 各教学院在教务管理系统打印本学期教师个人课表、记分 册,及时送达任课教师。 2. 教务处打印教室课表,物业公司负责张贴到对应教室。 3. 各学院通知学生登录教务系统查询个人课表。 |
1.课表以 2 月 26 日 10:00 后打印、查询的为准。 2.班级课表不打印,由学生个人登录教务系统或学习通查询。 3.学生点名册由教师自行在教务系统下载、打印; 4.打印发放的材料需加盖学院公章。 |
2 月 26-27 日 (预备周星期六、星期日) |
学生报到注册 |
1.须在学生证相应位置加盖注册章, 同时在教务管理系统终端进行电子注册。对未按时到校学生,各学院要及时与学生本人取得联系,掌握情况,告知学生未按时报到注册的处理规定。 2.交流学习的学生,本学期应回校报到注册的,请各学院注意作好安排。 3.对休学期满、留级后本学期应复学的学生,各学院要通知学生按时到校,并到教务处办理复学手续,两周内未办理复学手续的,将作自动退学处理。 4.实习学生,必须回校报到注册,请各学院作好安排。 5.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不能按时返校的,需及时向教务处及相关部门报备。 |
2 月 26 日 (预备周星期六)前 |
1. 各学院检查各类教室(包括实验室、琴房、画室等)设施,确保正常上课。 2. 后勤处督促物业公司在周六 前完成教室条件保障排查工作, 重点排查以下一个方面①根据教室课表最大班级人数核实课桌椅是否配齐,桌椅窗帘是否有损坏②检查教室媒体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网络是否通畅,雨课堂、学习通的教学软件是否正常运行,教室扩音设备是否正常; ③黑板擦、粉笔、教室环境卫生。 |
|
2月27日 (预备周星期六) |
老生教材领取联系人: 许老师 18984798066 翟老师 18798071075 |
教材领取见《2022春季领取教材及缴费通知》 |
3 月 14 日 (第 3 周星期一) |
统计学生报到注册情况交教务科潘大志老师(包括休学期满或留级后本学期应复学的学生)。 |
1. 学生报到注册统计表在教务处网页下载。 2. 根据学生管理规定,两周未报到注册学生将作退学处理。 |
期 初 教 学 检 查 |
2 月28日至3 月 4 日 |
依据《js4399金沙线教学检查工作 实施办法(试行)》开展期初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工作采取实地检查与视频终端监控检查相结合,学校检查与学院自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学院成立教学检查组,制定检查方案,并于3月7日前将期初教学检查工作报告报送到教务处教务科潘大志老师。 |
期初教学检查安排详见在线办公通知,重点检查教学运行及课堂教学情况,主要包括: 1. 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2.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岗情况, 课表、记分册、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表等教学基本文件准备情况。 3.学生报到、注册、出勤情况,补考、重修安排情况。 4.教师教学准备情况,重点检查新任课和任新科教 师备课情况,教学准备情况可采用多种形式检查,比如说教材、查教案等; 5.课表执行情况;教学作息时间执行情况; 6.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保障等情况。 |
补(缓) 考、学业预警及课程重修安排 |
2月28至 3月4日 (第 1 周星期一至星期五) |
学生在教务网上办理补(缓)考报名手续 |
1. 未履行报名手续的学生不能参加补(缓)考。 2. 学生按《js4399金沙线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二十四条规定,①必修课程首次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可以参加一次补考,补考及格者,成绩以 60 分记。补考不及格者,必须参加重修。②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全校性通识选修课程不组织补考,实践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③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成绩不及格者,可申请重修,也可改选其他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及格者,可再选或另选,不安排重修。 |
3月4日前 (第1周星期五前) |
学生到开课学院提交重修申请(含延长学习年限学生) |
以教务处发布的重修的工作方案为准。 |
3月4日前 (第1周星期日前) |
各学院将补(缓)考日程(附件3)送交教务科邱蝶蝶老师。第二周安排公共课程补(缓)考,第三周安排专业课程补(缓)考。 |
1.严格执行考试纪律,由学院统一印卷、安排时间、地点、监考教师等, 不得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2.公共补(缓)考日程请在预备周内报送; 3.补考所需教室按上学期期末考试分配的教室安排。 |
3月7日- 3月18日 |
各学院组织完成补(缓)考。 |
要求:通知学生凭有效证件参加补(缓)考,无证不准参加考试。 |
3月25日前(第4 周星期五前) |
提交补(缓)考成绩 |
教务管理系统上提交 |
3月28日-4月1日(第5周) |
各学院统计成绩预警名单交教务科 |
学生按《js4399金沙线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二十九条学生一学期所获得的学分少于其所修课程学分总数 2/3 的,学校将予以成绩警告。第三十条学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退学警告:(一) 第二次达到成绩警告条件的;(二) 标准学制下,到毕业前一学年学分总量达不到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额定学分总量 2/3。受到退学警告的学生可以申请留(降)级,编入下一年 级学习。 |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3月10日前 |
师范类专业公共课程相关学院完成师范类专业公共课程教学大纲编制 |
学院按《师范类专业公共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指导意见》(2022年1月14日在线办公发布)要求完成。 |
3月31日前 |
各学院完成人才培养体系合理性评价 |
学院按《关于开展人才培养体系合理性评价的指导性意见》(2022年1月10日在线办公发布)完成 |
附件:1.受到成绩警告学生名单
2.课程补(缓)考日程安排表
附 件 1
学院 学年第 学期应受学籍警告学生名单
(请用 EXCEL 制表)
专业 |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本学期获得学分总数 |
未获得学分课程情况 |
是否受到过学籍处理 (注明处理时间及原因) |
学院处理意见 |
备注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 |
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
本表
适
用
于
在
校本
、
专科
应
受
到
的警
告
、退
学
等学
籍
处理
的
学生
统
计。
统计人签名: 学院公章: 学院领导签名:
附件 2
学院 学年第 学期课程补(缓)考日程安排表(样表,请用 Excel 制表)
学院 |
专业班级 |
补(缓)考科目 |
考试时间 |
地点 |
人数 |
任课教师 |
监考教师 |
院巡考领导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表人签名: 学院公章: 学院领导签名: